“蛮扎劲额,一定要看沪语版!”近日,电视剧《繁花》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东方卫视推出,许多人打开了电视机,每天准时围坐追剧,围观“宝总”的故事和他们印象中上海。
电视剧《繁花》本身很具有话题度,不管是其拿奖拿到手软的原著,还是剧集中不断出现的让人惊喜的新面孔,还是“墨镜王”讲故事的特质。然而,对许多观众来说,更具话题度的,还是沪语版《繁花》,他们纷纷表示,“看得很上头”。
有网友说,看《繁花》不看沪语版,就相当于去重庆的火锅店点清汤锅底;还有人说,看了沪语版才感觉到被某位女演员惊艳到,灵啊灵啊;还有网友说,“家母看了几集沪语繁花后开始点名要看《孽债》了”;还有人推荐家里的年轻人,跟着《繁花》学沪语……
为什么沪语版如此受关注?有人这样总结:相较于普通话版,沪语版本更加展现出上海独有的历史文化与深厚底蕴,也将让观众沉浸在更地道的上海风情中,细品90年代上海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……
方言是智慧的结晶,也是一种文化力量和文化模式。人们自幼习得了这种语言,把其中包含的文化观念、文化价值、文化准则、文化习俗深深地融进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之中。于个体而言,方言是镌刻在其身上的独有印记,一句话,便能“暴露”他“来自哪里”,从而让人猜测到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品格。因此,方言背后,不仅是或豪爽或耿直或精明的个体,更是鲜活的生活、生动的历史、深厚的文化积淀,以及可能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。
除了荧屏上热播的《繁花》,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最近正在上演沪语版《长恨歌》,同样是用沪语来表现发生在上海的故事,也是引发了观众的热捧。有人无限感慨地说,“上海话,才是这个故事的原味。”
就像老舍先生的《茶馆》如果少了纯正的老北京“京腔”,观众肯定会觉得“味儿不正”一样,沪语版《繁花》和《长恨歌》里,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基因密码,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、文化血脉、历史记忆。通过方言版,对熟悉这里的人来说,能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,而对希望了解这里的人来说,又多了一个能直击城市灵魂、深入其肌理的渠道。
沪语版《繁花》的大受欢迎,也说明在互联网时代,方言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。
语言是国家的重要资源,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,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。保护方言,无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还是对语言生活的丰富、语言研究的推进,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。
留住乡音乡愁,留下城市记忆,沪语版《繁花》的受欢迎,或许为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又打开了一扇窗。